Skip to content
Back
立法会十五题:推动流行文化产业
新闻稿
以下是今日(五月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霍启刚议员的提问和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的书面答复:
问题:
政府于去年十一月发表的《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蓝图》)明确提出将香港打造成「流行文化之都」,措施包括推动流行文化产业发展、支持流行文化创新发展及推动举办更多演唱会和音乐节等活动。然而,有业界人士反映,现行场地供应、配套支援及人才培育措施与政策目标存在落差,影响香港流行文化的竞争力。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过去三年,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辖下场地用作举办流行文化活动的详情,包括涉及的场地、举办节目的场次、活动类型、参与人数及座位使用率(以表列出);
(二)鉴于有业界人士反映,新晋艺人及独立团体难以获分配康文署场地时段,政府会否检视现行场地分配机制及评分准则,以回应业界对中小型商业演出场地的需求;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三)鉴于《
2022
年施政报告》提出增加表演场地座位数目约
50%
,目前已新建或改建场地的数目及新增的座位数目为何,以及有否检视达成该政策目标的工作进度是否符合预期;
(四)当局会否全面优化相关措施以解决流行文化产业表演场地不足的问题(包括检讨「场地伙伴计划」以增加中小型演出团体的使用配额;提升康文署场地预订评分标准的透明度;放宽部分政府场地(例如运动场和空置校舍)的表演用途限制;及研究设立流行文化专用场地);如会,具体计划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五)鉴于《蓝图》提出推动私人市场在香港举办更多流行文化活动,当局有何具体计划鼓励企业及投资者支持本地流行文化发展,以及会否提供诱因吸引更多市场资源,以协助业界开拓商业演出机会,并支援业界人才的培育?
答复:
主席:
香港独特的流行文化是本港文化的重要品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全力推动流行文化发展,配合《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蓝图》)中提出打造香港「流行文化之都」地位的目标,巩固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地位。
就霍启刚议员的提问,经谘询发展局后,现回复如下:
(一)过去三年在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辖下表演场地举办的流行文化活动的节目场次和参与人数表列如下(括号数字为参与人数):
场地/年份
二○二二年(注三)
二○二三年
二
○
二四年
体育馆(注一)
90
(667 954)
114
(803 632)
117
(938 522)
演艺场地(注二)
420
(82 562)
607
(125 764)
721
(133 318)
注一:体育馆包括香港体育馆及伊利沙伯体育馆。
注二:演艺场地包括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大会堂、上环文娱中心、西湾河文娱中心、高山剧场、牛池湾文娱中心、沙田大会堂、北区大会堂、荃湾大会堂、葵青剧院、屯门大会堂及元朗剧院。其中西湾河文娱中心二○二二年四月起关闭以进行翻新及改善工程。
注三:因应
2019
冠状病毒病疫情,所有表演场地于二○二二年曾关闭
104
天。
(二)至(四)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文体旅局)、康文署,以及西九文化区等均致力为不同文化艺术活动提供场地。我们了解市民及艺文界对表演场地需求甚殷。因此,我们在过去数年兴建新的表演场地及提升现有场地设施。新建的东九文化中心以及经提升的大埔文娱中心和西湾河文娱中心预计在二○二五年内全面启用,西九演艺中心预计于二○二六年落成,我们亦正兴建新界东文化中心。这些表演场地的座位数目合共约
8 300
个。此外,启德体育园在二○二五年三月一日正式启用,为大型流行文化活动提供场地。
自今年三月正式启用的启德体育园为香港的体育和文娱盛事(包括演唱会和流行文化表演活动)提供一个全新和具吸引力的场地选择。园区内设有一个
50 000
个座位的启德主场馆、一个
10 000
个座位的启德体艺馆、一个
5 000
个座位的启德青年运动场和其他配套设施。过去两个月,多个国际、亚洲和本地的知名乐队和歌手已在启德主场馆和启德体艺馆举办大型演唱会。
政府亦一直透过不同措施支援中小型艺团和新晋艺术家,例如透过「艺能发展资助计划」资助具规模及跨年度的艺术文化计划╱活动;康文署各节目办事处亦透过不同合作模式支持本地中小型艺团及新晋艺术家,推动艺团持续创新及发展。
我们现正检视场地使用情况和场地租用安排(包括检视「场地伙伴计划」),目的是更精准运用场地资源,并腾出更多档期供不同艺术团体使用,回应艺文界的需要,以建构活力多元、百花齐放的文艺生态圈。就设立流行文化专用场地而言,康文署现正物色流行文化馆的选址,并会与不同持份者和专家顾问,就流行文化馆的长远规划及设施等作出探讨及谘询,以制订适切的方案,将流行文化馆发展为文化地标及旅游热点。
一直以来,康文署辖下的公众游乐场地是可供申请作非指定用途活动,例如举办慈善或节庆活动。在处理相关申请时,康文署会考虑拟租用时间的长短、租用范围、活动的目的和性质等因素。考虑到公众对体育设施的需求殷切,康文署会致力平衡不同场地使用者的需要。
在使用学校场地方面,政府于二○二四年推出「艺团借用学校场地试验计划」,透过先导形式开放部分学校设施在课余时间供艺团作排练使用。而任何团体/机构如有意使用空置校舍作长远或短期用途,可因应其属意用途与相关政策局协商,寻求支持其申请。
(五)在推动本地流行文化及产业化发展方面,康文署自二○二三年起与业界合作,举办年度「香港流行文化节」。首两届流行文化节分别吸引约
53
万和超过
64
万人次参与。第三届流行文化节正于二○二五年四月至七月举行,以「喜尚
+
喜」为主题,推广香港别树一帜的喜剧。流行文化节提供丰富多元活动,支持本地年轻艺人和新晋艺团,推动跨代及跨界合作。我们会加强向内地及海外推广流行文化节节目,推动香港流行文化品牌「走出去」,为本地艺人搭建海外合作网络,并建立流行文化节品牌。
文体旅局亦透过文化艺术盛事(文艺盛事)基金,资助由私营或非政府机构在港举办的大型文化艺术盛事,当中获资助的流行文化盛事包括
ComplexCon
香港
2025
及
Hypefest Hong Kong 2024
等。我们已于二○二五年一月一日优化文艺盛事基金运作,为拉动商界机构的参与程度,新申请机制中引入了配对资助元素,提供诱因以鼓励活动主办方争取商业赞助,增加活动在市场上的可行性和商业潜力,促使业界循产业化方向发展。
此外,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西九管理局)积极善用其博物馆、表演艺术场地和公共空间,透过举办不同文化艺术节目,推动流行文化。例如,西九管理局于二○二三年和二○二四年举办「西九音乐节」,活动连续两年由私人企业赞助,汇聚本地年轻歌手及组合,结合流行文化与艺术创作,深受乐迷欢迎,该音乐节于二○二四年吸引逾六万人参与,打破历年西九不同类型音乐节的入场纪录。
文创产业发展处(文创处)会继续透过「创意智优计划」(「计划」),支持本地电视台与内地和亚洲的电视台联合制作综艺电视节目,协助业界开拓海内外的商业演出机会,提升香港流行文化的软实力和经济效益。计划至今已接受两轮申请,共有八个获批项目,其中五个项目已播出。
在培育人才方面,文创处资助的「《埋班作乐》—音乐创作及制作人才培育计划」自二○一九年推出以来,致力培育本地音乐创作新力军。最新一届计划为
12
个包括作曲、作词及编曲人的单位提供一系列支援和培训,为他们配对合适的资深音乐监制和演唱单位,并提供平台及实体音乐会发布及演出原创歌曲,推动本地原创音乐发展。
我们会继续积极推动业界开拓私人市场及资金,协助业界发掘商业演出机会,并支援业界人才的培育,以配合《蓝图》的发展方向。
2025年
5
月
7
日(星期三)